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秉承临港集团“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区域转型和城市更新的建设者”的使命,深耕松江二十余年推进园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空间的更新改造。2006年,临港集团和松江区率先探索形成了“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合作开发模式,“新桥模式”作为上海市开发区建设重要经验载入上海市“十三五”规划,向全市开发区进行推广。
目前,园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技术创新策源区”与“成果转化承载区”,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卓越科创园区”为目标,围绕“产、城、人、科、创、投”六大维度持续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全市104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园区亩均税收、亩均产出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小型园区综合排名连续5年位列三甲,获批全市唯一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园区,更被央视认证“上海科创新地标”。
1、工业互联网
2018年,松江区获批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临港松江科技城作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被编入“2018上海市产业地图”,并成功获批“松江区工业互联网创新集群”。目前海尔COSMOPlat、用友精智、徐工汉云、赛摩电气、明匠智能、紫光云等工业互联网龙头主体已先后落户园区。
2、电信信息
园区集聚了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企业近300家,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集聚高新技术企业40余家,占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40%。在软件开发方面,园区企业拥有的软件版权千余项,形成了以东尚信息、鱼泡泡、美购、信颐电子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软件开发企业集群,以中移在线、东冠集团、虎巴网络等行业细分领域的知名企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集群。
3、文创时尚
园区形成了以来伊份为代表的食品零售、以之禾时尚、网鱼网咖等为代表的品牌消费服务业企业集群。来伊份食品是国内食品零售行业龙头、上海市著名商标、国内首家食品零售领域主板上市公司(SH603777);之禾时尚是国内高端女装时尚品牌,将在园区建设全国物流中心和生产中心;网鱼网咖是上海市著名商标、服务行业领域的知名企业;珂润箱包与小米合作成立自有品牌“润米”,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的重要成员,致力于成为高端包袋行业的领军者。
4、生命健康
在生命健康方面,园区始终关注生命健康产业前沿发展趋势,瞄准精准医疗、精密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平台等细分领域,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集聚产业板块企业近80家,产业规模近百亿元。园区依托乐普医疗、形状记忆、梅斯医药等现有企业,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先后导入了优加利、健麾医疗、韦乐海茨、顿慧医疗、大专家.COM等企业,形成了医疗企业集群。同时,积极与复旦、再生医学等重大主体合作,进一步推动园区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5、智能制造
在智能制造方面,园区集聚智能硬件、机器人等相关产业企业数十家,引入了纳恩汽车、法信机电、尚鳌自动化、浙大新剑、泰尔重工、音锋机器人(新三板)、良基博方(新三板)等高成长性企业,不断提升园区智能硬件产业能级。
6、3D打印
临港松江科技城已围绕3D打印关键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培育出了一批3D打印细分领域的优势企业,集聚了联泰、光韵达数字医疗、极致盛放、悦瑞三维等国内外行业知名3D打印企业50余家,引入了国内首个由政府核准的行业协会——上海市增材制造行业协会。园区积极举办3D打印产业大会和创新大赛,已成为上海3D打印企业最为集聚的产业园区。
1、战略定位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机遇,抢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发展机遇,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全球影响力的卓越科创走廊建设担当更大使命。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卓越科创园区"为总体目标,努力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策源主阵地、高端产业集聚地,科创企业加速地、上市公司云集地、创新人才首选地、产城融合示范地。
2、十百千支撑工程
制定了以“产(产业经济)、城(城区建设)、人(人才集聚),新(新兴科技)、创(创新创业)、投(投资金融)”为核心的“十百千”工程,作为临港松江科技城发展规划的重要抓手,到2020年将实现“一座科技城、十家龙头、百家高新、千亿产出”的目标。
(1)产业经济:到2020年,集聚十亿产出规模企业十家,一亿产出企业百家,园区总产出破千亿元;
(2)城区建设:到2020年,建设产业园区十平方公里,开展各类城市便利服务百项,管理运行物业空间千万平方米;
(3)人才集聚:到2020年,集聚产业领军人才十个,新锐科技CEO百人,科技精英千人;
(4)创新创业:到2020年,建立创新平台十个,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百家,在孵、出孵创业项目千个;
(5)新兴科技:到2020年,形成新兴科技行业十个,集聚影响力成果百项,拥有科技创新专利千项;
(6)投资金融:到2020年,形成特色金融产品十个,投资科技项目百个,投资收益千万元。
临港松江科技城描绘的发展蓝图,从产业园区到产业社区再到产城融合科技之城,不断完善城市化功能配套,更加注重“人文发展”,融合居住、生活、出行、教育等多元因素,打造生态、人文、科技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