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于1932年由伍伟森先生创立。伍伟森先生之父——伍棠先生乃顺德名厨,精通酱料酿制及传统食品制作,并有将其工艺传授于子。伍伟森先生开办八珍,用父亲传授的厨艺自制酱料销售,更专注于讲究工艺的中式醋,慢慢令「八珍甜醋份外香」这句打出名堂。
80多年后,香港的酱料食品慢慢成为由大品牌主导,超市大力推销各种工业生产多含添加剂的酱料。在香港已很难找到传统发酵手工酱料,「八珍」是少数坚持传统发酵的酿造商。
使用传统季节性发酵,产品需要数月的酿制,及长达数年的陈化。通过漫长的发酵过程所制的酱醋能让谷物发挥出多层风味,与工业生产的口味截然不同。目前在香港经营四家专门店,在新加坡一家,让顾客体验八珍的手工和了解八珍的传统工艺。
八珍之名取自四书五经中的「周礼」,是战国时期解说诸侯贵族礼仪习俗的典着,当中亦包括当时至尚的饮食文化。书中曰道「百酱、八珍之齐」说的是皇室贵族家里需备有百多款酱料衬托八件珍贵的食物。
这八种珍贵的食物随着改朝换代不断转变,东周的八珍是指:淳熬(肉豉油浇米饭)、淳母(肉豉油浇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羔羊)、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珍(酒糖牛羊肉)、熬珍(五香乾肉蜡肉)、和肝膋(网油烤肝)。
到了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丽人行」说到「御厨络绎送八珍」所指的八珍则变成:云龙肝、鳯髓、豹胎、鲤尾、鹗炙、猩唇、熊掌、酥酪蝉,八种奇珍异物。
除了八种珍物随时代改变,「周礼」的百酱亦与现代的酱料大有不同。其时指的酱是用肉类长时间酵熬出来的酱汁。在古时肉类较为昂贵,只有各霸王诸侯才能享用这种酱。到了2000年前的东汉,人们想出可把黄豆代替肉类的蛋白质,令到成本减低。及后各种豉油酱清才普及起来。
八珍之名虽然出自2500年前的宫廷习俗,但当中亦包含随着时代改变的意义。八珍酱园取这个名字就是代表着为香港人提供至尚的百酱,让大家烹调家里千变万化的八珍。
说明:专为树立基础品牌形象的企业设计,能直观展示品牌logo、联系方式、品牌介绍及工商注册信息等关键内容,助力企业树立清晰、专业的初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