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糍粑、白粿、粘糕、饵块都是大米制品,年糕和糍粑是一样的,只是叫法有所差异,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1、年糕
原料:以糯米或粳米为主,部分北方地区用黄米,可根据口味添加红糖、红枣、枸杞等。
制作:生米浸泡后水磨成浆,或直接磨成米粉,米粉加水揉团,蒸熟后舂捣或压制成型,传统方法用竹筐衬布蒸制,现代也可模具成型。
特点:软糯黏稠,寓意“年年高升”,春节常见。
吃法:炒(辣炒年糕、梭子蟹炒年糕)、煮(红糖年糕汤、青菜肉丝年糕汤)、炸(脆皮年糕、烤年糕蘸糖)。
2、白粿
原料:多用白棱米或优质粳米,部分做法会添加糯米粉、木薯粉辅助成型,根据口味可搭配红糖、白糖(甜食)或瘦肉、海鲜、蔬菜等(咸食)。
制作:粳米浸泡一夜后磨成米浆或米粉,半熟米饭蒸透后放入石臼反复捶打至黏稠成团,传统需反复蒸舂三次,手工揉搓或模具压制成条状、片状,现代也可用料理机加工。
特点:洁白如玉,软糯有嚼劲,米香浓郁,福建莆田、福州等地传统小吃,常用于年节宴席。
吃法:炒制(搭配瘦肉、牡蛎、香菇、芥蓝等,咸香入味)、煮汤(甜汤加白糖或骨汤煮成咸鲜风味)、蒸食(直接蒸熟蘸糖,保留原味米香)。
3、粘糕
原料:黄米或糯米包豆馅,根据口味添加红糖、红枣、豆沙、花生碎等。
制作:糯米粉加水揉成光滑面团,或黄米面发酵后使用,将豆沙、红糖等馅料包裹入面团中,捏成圆形或方形,上锅蒸20-30分钟至熟透,部分做法会煎制表面。
特点:外皮黏软,内馅甜香,冬季食用,北方常见,象征团圆甜蜜,常见于节庆宴席。
吃法:直接食用(蒸熟后趁热吃,软糯香甜)、煎炸(表面煎至金黄,外脆里糯)、搭配糖浆(淋红糖汁或蜂蜜,增加风味)。
4、饵块
原料:优质大米(粳米为主),部分做法会添加少量糯米提升黏性。
制作:大米淘洗后浸泡一夜,蒸至六七分熟,蒸熟的米放入石臼反复捶打至细腻,再手工揉搓成砖块、片状或丝状,传统做法压成“筒”状(如小枕头),现代也可用模具制成花样造型。
特点:软糯有嚼劲,米香浓郁,云南、贵州传统小吃,旧时腊月制作象征年味,现为日常早餐或节庆食品。
吃法:烧(炭火烤软后抹酱,裹油条或鸡蛋)、炒(切片加火腿、酸菜、豌豆尖爆炒)、卤(饵块丝用鸡汤卤制,配肉末、韭菜)、煮/蒸(切丝后煮汤或蒸食,类似米线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