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应符合什么标准
1、中国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遵循国家标准GB 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该标准为强制性,适用于医用一次性非织造防护服。
颗粒物防护服:根据GB 12014-2019等标准进行测试,确保其在阻燃性和对颗粒物的防护性能方面满足规定要求。
2、美国
急救医用防护服:依据NFPA(美国国家防火协会)制定的NFPA 1999标准。
卫生用防护服装:AAMI PB70标准用于评价防护服装的阻隔性能,将防护服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级别到最高级别的防护能力依次递增。
手术用防护服:作为II类医疗器械管理,需要通过FDA 510(k)预市场通知程序获得批准,并且通常需要达到ASTM F1670(合成液体穿透)和ASTM F1671(病毒穿透)测试标准。
3、欧盟
防病毒防护服:遵守EN 14126:2003标准,此标准关注防护服耐血液、体液及病毒穿透的能力。
个人防护装备(PPE):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PPE产品必须带有CE标记,并遵循相应的指令如89/686/EEC。防护服需按照防护级别被分类为I、II或III级,并通过相应的认证流程。
4、国际通用
ISO标准:例如ISO 13982-1关于固体颗粒物防护服的技术指标,或者ISO 16603有关抗合成血液渗透性的测试方法。
防护服是几级防护
防护服的防护级别主要取决于其应用场景和所需的防护程度。一般来说,防护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分类方法被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1、一级防护
主要用于预检分诊点、普通急诊留观区、门诊、普通病区、重症监护病房等区域的工作人员,以及进行普通患者手术、非新冠患者的影像检查与病理检查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等。
2、二级防护
主要用于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内的工作人员,以及为疑似及确诊患者转运、陪检、尸体处置时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工作帽、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3、三级防护
主要用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可产生气溶胶操作、手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的工作人员,以及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尸体解剖时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主要包括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防护服防护要求是什么
1、阻隔性要求
化学阻隔:对于需要防护化学物质的防护服,必须具备良好的化学阻隔性能,即能够阻止或减缓化学物质对皮肤的渗透。
生物阻隔:医用防护服等需要防止微生物、病毒等有害生物因子的渗透,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物阻隔性能。
放射性阻隔:对于需要防护放射线的防护服,必须具备良好的放射性阻隔能力,以保护人员免受放射性物质的伤害。
2、物理性能要求
强度:防护服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以抵抗外界的物理冲击和摩擦。
断裂强力:防护服样材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规定值,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破损。
断裂伸长率:防护服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穿着者的动作和姿势变化。
3、舒适性要求
透气性:防护服需要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以保持穿着者的舒适度和减少热应激。
吸湿性:防护服材料需要能够吸收和排出汗水,保持穿着者干爽。
柔软性:防护服材料需要柔软舒适,以减少对穿着者的摩擦和束缚感。
4、安全性要求
阻燃性:某些防护服需要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以防止火灾或高温环境对穿着者的伤害。
抗静电性:对于需要防止静电危害的场合,防护服必须具备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无皮肤刺激性:防护服材料应无皮肤刺激反应,以确保穿着者的健康和安全。
5、其他特殊要求
尺寸合适:防护服需要根据穿着者的身高、体重等尺寸参数进行定制或选择合适的尺码,以确保穿戴的舒适性和防护效果。
易于穿脱:防护服需要设计得易于穿脱,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穿戴或脱下。
标识清晰:防护服上需要标注清晰的标识,包括防护等级、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以便使用者正确识别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