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其马和沙琪玛的区别
1、制作方法的区别
沙琪玛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主要原料包括面粉、鸡蛋、糖、油等。首先将鸡蛋和糖打发至体积膨胀,然后加入面粉和油,搅拌均匀后放入烤箱中烤制。烤制完成后,将糕点切成条,然后进行熬糖和粘合,最后切割成小块即可。
相比之下,萨其马的制作方法更加复杂。主要原料包括糯米粉、芝麻、糖、油等。首先将糯米粉和水混合搅拌成糊状,然后倒入锅中蒸熟。接着将蒸熟的糯米糕切成条,粘上芝麻和糖,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最后再熬糖,将炸好的糯米糕粘合起来,切割成小块即可。
2、口感和外观的区别
沙琪玛的口感相对比较软糯,有点类似于蛋糕,但是比蛋糕更加密实。沙琪玛的外观相对比较简单,表面没有太多的装饰,通常会撒上一些芝麻或者放上一些果脯来增加口感。
相比之下,萨其马的口感更加酥脆,有点类似于麻花,但是比麻花更加细腻。萨其马的外观相对比较精美,通常会用糯米粉和芝麻混合成黑白相间的图案,看起来非常有艺术感。
3、地域和文化的区别
沙琪玛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糕点之一,特别是在北京和天津地区非常流行。沙琪玛的口感和外观比较简单朴实,是北方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品之一。
萨其马则是在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传统糕点。特别是在广东和福建地区,萨其马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统食品。萨其马的口感和外观比较精美细致,通常会被用作礼品或者节庆食品。
沙琪玛是哪个民族的风味食品
沙琪玛是一种满族食品,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
沙琪玛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广受民众特别是小孩的喜欢。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赛利马为喇嘛点心,今市肆为之,用面杂以果品,和糖及猪油蒸成,味极美。”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也写道:“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周围的喇嘛僧众是泰华斋的第一主顾,沙琪玛作为佛前之供,用量很大。
沙琪玛以其松软香甜、入口即化的优点,赢得人们的喜爱。满族入关后,沙琪玛在北京开始流行。时至今日,沙琪玛作为满族小吃的美味,已经从北方传遍了全中国。关于其名称的由来,据传当年努尔哈赤远征时,见到一名叫“萨其马”的将军带着妻子给他做的点心,那种点心味道好,而且能长时间保持新鲜的口感,适合带去行军打仗。当努尔哈赤品尝后便大力赞赏,并把这种食物命名成“萨其马”。沙琪玛作为满语的音译,在清代满语字典《五体清文鉴》《三合切音清文鉴》《御制增订清文鉴》中对应的汉语均为“糖缠”;《御制增订清文鉴》曾描述:白面用芝麻油炸后,拌上糖稀,放洗过的芝麻制成。由于当时找不到汉语代称,便直接将满语音译,所以亦会出现“沙其马”、“赛其马”等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