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是清明节最常见的一种节日食物,源自江南地区,如今在中国各地都有清明吃青团的习俗。正宗的青团是选用新鲜的浆麦草取汁,与面粉、糯米粉混合,揉成青色面团,然后包入豆沙、红枣等馅料,蒸熟后呈现出碧绿色,内部香甜软糯。那么哪里的青团比较有名?如苏州青团、宁波青麻糍、台州青餣、客家艾粄、赣南艾米果、广西艾粑、福州菠菠粿、安徽蒿子粑粑等,不同地区的青团有不同的名称和做法,但都承载着对先人的纪念和对春天的赞美。
清明饭是清明节特有的饮食习俗,艾草的季节性很强,清明时节的艾草鲜嫩可口,气味清香,用来做食物再好不过。而且民间有俗语“清明食艾,无难无灾”,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吃清明饭的习俗。在清明节之前采集好能够食用的青草药,一般有艾草、芥菜、枸杞叶、麻叶等等,将草药清洗干净煮熟之后和糯米,大米拌在一起,加点红糖蒸熟食用。
子推糕,又叫枣糕、子推馍、老馍馍,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清明时节,人们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据了解,子推馍的吃法比较讲究,不同的形状给不同的人吃:像男性一般食用的是圆形的子推馍;已婚的女性食用的则是梭子形状的子推馍;未婚的女性食用的是抓髻形状的子推馍;男孩子食用的则是贴有大老虎面花的子推馍。
艾粄是清明节必吃的10种食物之一,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的节令食品,也是客家人的传统小吃,用新鲜的艾草煮水之后剁成泥,然后加到糯米粉中,同时还要用刚刚煮艾草的水,搅拌成团后里面包上各种馅料,蒸熟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暖菇包是一道由食米和干暖菇制成美味可口的名点,暖菇又被叫做鼠曲草,而暖菇包就是用鼠曲草做成的,在清明节的前后食用。暖菇包主要流行于福建省泰宁县一带,每年清明前夕,泰宁县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当地人民会制作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这种习俗至今仍流传。
清明美食有哪些?馓子是一种油炸食物,香脆味美,传说春秋战国时期,从清明前两天开始,人们就提前油炸好一些环状的面食,方便食用和携带,这就是清明吃馓子的雏形。在北方,清明节临近时无论城市或乡村,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金灿灿的馓子,空气中都飘溢着油香,使人不禁馋涎。清明节吃馓子不仅因为它美味解馋,另因馓子谐音“散子”,老一辈人认为,清明节吃馓子是希望家族开枝散叶,人旺家旺,家肥屋润,生活富裕。
乌稔饭又叫乌米饭,是清明节十大传统美食之一,在中国南方畲族等少数民族中尤其流行。乌稔饭是将糯米用乌稔树叶浸泡后蒸煮而成,颜色乌黑但米香扑鼻,具有独特的风味。在福建畲族地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乌稔饭,并馈赠给汉族亲戚朋友,逐渐形成了当地的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吃 鸡蛋叫“节蛋”,民间习俗认为,这一天吃鸡蛋,寓意一年有个好身体,也象征着团团圆圆。在古代,鸡蛋被人们誉为生育和生命的象征,清明吃鸡蛋寓意生命更新,子孙出人头地。而且现在的清明节又和寒食节合并,因此有些地方在清明节的时候不能够开火煮食物,所以很多地方就提前煮好了鸡蛋,等清明节这天就可以直接食用鸡蛋了,比较方便。
荠菜是阳春三月的应季时蔬,又因其与“聚财”的谐音,而颇受百姓喜爱。芥菜饭是浙江省温州市的一道著名地方小吃,也是清明节食俗之一。清明节吃荠菜饭寓意什么?在闽东地区有着清明节的时候吃芥菜饭的习俗,或者是直接食用芥菜,寓意着在接下来的一年都不会长疥疮。另外,因“荠”与“吉”谐音,所以,荠菜也有“吉菜”的说法。
俗话说“清明螺,赛吃鹅”,田螺的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有“盘中明珠”的美誉。清明时节,休眠的螺蛳纷纷从泥土中爬出来,非常易于捕捞,螺肉肥美鲜香,腥味很小。而且田螺的寓意也十分美好,“螺”谐音“罗”,有收罗、聚集之意,所以田螺有广纳财富的好意头。而且据史书记载,早在宋代,吃螺丝就已经成为清明节的一种习俗。当时的人们相信,食用螺丝可以祈福纳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
春卷、朴籽粿、白面小鸡、薄饼、五色糯米饭等。
研究声明:中国十大清明节美食,是CNPP小编以中国清明节各地节日食俗为研究依据,根据食材/食物的由来、时令等,再结合互联网其他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综合排行推荐,榜单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