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2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娃哈哈成功完成了杭州亚运会的全场景饮用水需求保障服务,获得省政府质量奖……你怎样评价娃哈哈的2023年?
宗馥莉:回想2023年,我想到的一个词是“厚积薄发”,所以我想说2023年是我们“薄发”的一年。
“薄发”的“发”是收获。这一年娃哈哈有一些不错的收获。我们保障杭州亚运会全场景用水需求,累计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覆盖运动员人数超1.2万人,服务观众超200万人次。通过“讲好中国饮料故事”,圆满兑现了亚运服务承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品牌风采。
同时,不断打磨管理模式,在质量工作、人才培养、管理团队、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精益求精,获评“浙江省政府质量奖”。我们还将绿色低碳融入生产环节。集团的智能化水平也再创佳绩,温州文成工厂最近获评了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2023年浙江省未来工厂和智能工厂”。
我想是因为娃哈哈多年来不断地在智造、研发、生产等方面全方位地夯实基础,拥有深厚的积累,才使得我们无论在怎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都能相对稳健地发展,我觉得我们的未来还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通过我们不断地积累和创新,会有更多的收获!
记者:新年新气象,我们注意到娃哈哈的办公总部近日从清泰街搬到了钱塘江南岸的新大楼。新的一年,是否意味着娃哈哈“破局出新”,踏上新的创业征途?
宗馥莉:我很喜欢您提到的“新的创业征途”这句话。虽然娃哈哈已经发展了37个年头,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仍然感觉我们的每一步都像是在“创业”。事业光是靠“守”是很难的,需要不断去开拓、去创造。去年年底,公司的主要部门搬到了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新大楼。我们的新大楼是区域内比较醒目的建筑,视野很好,可以看得很远。新年新起点,未来我们也希望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放长远,继续坚持“长期主义”的发展战略,穿越迷雾、把稳龙头,推进制造业纵深融合高质量发展“更上一层楼”。
在“变与不变”中找到突围点
记者:经济新常态下,消费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从整个食品饮料市场发展看,或许以往行业性的连续快速增长态势不再持续,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个变化?
宗馥莉:“不变的是变化”,这是我经营娃哈哈和宏胜一直以来相信的最基本价值观。目前,全球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超级周期,消费行业增速放缓,靠市场自然增长而产生外部大红利的机会变得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个行业的内生式增长。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产业更迭和企业兴替仍将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对于食品饮料行业而言,需要在“变与不变”中找到突围点。虽然时代在变,但有几点是需要坚持“不变”的:
第一,坚持为消费者提供至臻品质。严守产品质量,持续探索“健康”和“美味”的平衡点,将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成饮料行业的主流底层逻辑。在“健康”这个价值上做大胆和彻底的创新,保持与新一代消费群体达成价值共振。
其二,是坚持扎根后端。强大的后端研发、生产供应能力,是制造业企业的根本生命力。因此,我们更需要扎根后端,聚焦饮料制造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以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引领业务突破,推动行业进步。
其三,坚持行业协同与合作。消费者所能接触的产品与服务,只是行业的冰山一角,海平面下是庞大的行业共建体。要秉持开放的心态,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产业链优势、品牌优势等,扬长避短,强强联合,为整个饮料业创造新的生产力。
记者: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变革的大背景下,一些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经营压力,制造业的升级出路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娃哈哈、宏胜在这方面有哪些新的探索和思考?
宗馥莉:面对当前多变的市场,大家都在谈“转型”升级。我认为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不仅仅是产品的更迭、营销的破圈……这些只是单个环节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赋能摆脱传统的增长路径,实现高效能、高质量增长,并且延长和加固我们的产业链。
对娃哈哈而言,通过“三步走”的战略,我们已初步实现了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这几年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持续锚定实业,打好企业“长期主义”发展的基础。娃哈哈通过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加速新制造与新消费融合,不断探索行业数字化转型,从效率变革走向价值变革。近年来,我们发力建设“未来工厂”,推进“双网共云,万物互联”战略布局,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生态系统。
对宏胜而言,我们打造的是国内行业领先的食品饮料全价值链专家的概念,近年来,宏胜通过数字、智能与制造的深度融合,来实现传统食品饮料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我们打造了极具行业特色的超链智造新模式,落地了食品饮料行业的新工业综合体,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新质生产要素融入“超链生态”。2022年,“宏胜超链智造”杭州基地正式投产,建设技术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现代智造体系,驱动研发、供应、生产、市场、物流等全链路变革和创新。
记者:“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刚刚过去的2023年,也是你进入饮料行业的第20年,回顾这20年,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宗馥莉:20年来,宏胜从一条在萧山的小生产线,发展成为现在的全产业链布局的规模,娃哈哈也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发展。这既是坚持初心的20年,也是成长与收获的20年,对我而言最大的财富是“在长期主义的企业做具有长期价值的事”,这给我的是一种“踏实感”。我记得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的选择没有发生过变化。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实业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我热爱这个行业并且享受做实业带来的踏实感。同时实体制造业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行业,一个小小的技术改进或者理念的革新都会带来不同的惊喜。在拥抱开放与适应时代的同时,如何穿越周期,以长期主义帮助企业持续创造恒久价值是我在过去的20年常思考的问题。
我想下一个十年、二十年,我还是会坚守在这里,肩负着的坚守和传承的责任、探索和创新的使命,跟娃哈哈和宏胜一起步履不停、一路向前。
记者:与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浙商杭商相比,我们新一代浙商杭商需要哪些传承和创新?对当下年轻人的创业,有何建议?
宗馥莉:浙江一直都是创业创新的热土。老一辈浙商筚路蓝缕,创造了很多个“全国第一”。时代在发展,新变化、新机遇层出不穷,但我认为老一辈浙商在创业中“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尽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初心和勇气,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必须要代代相传、继承发扬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第一代浙商完成了从0到1的“开创”,我想我们这一代的使命是在新的时代浪潮中去完成1到10甚至到100的突破,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议题,新一代浙商更要看准时机、找准变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敢为人先,勇立潮头,让新时代浙商精神的内涵更加丰满。
浙商精神是浙商发展的灵魂。新一代浙商,只有坚守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开放大气的合作精神、诚信守法的法治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才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在创始人宗庆后的带领下,不断开拓,锐意进取,35年累计销售额8601亿元,利税 1740亿元,上交税金 742亿元。娃哈哈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有81个生产基地、187家子公司,拥有员工近3万人。
产品涵盖包装饮用水、蛋白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果蔬汁饮料、咖啡饮料、植物饮料、特殊用途饮料、罐头食品、乳制品、医药保健食品等十余类200多个品种,其中纯净水、AD钙奶、营养快线、八宝粥是家喻户晓的国民产品。除食品饮料研发、制造外,娃哈哈还是食品饮料行业少有的具备自行研发、自行设计、自行制造模具及饮料生产装备和工业机器人能力的企业。
近年,娃哈哈开始了有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努力为国人健康做出贡献。同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推动制造行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